運動醫學-身內自有長生果
二十世紀最突出之課題為’〝 複製人類器官〞其目的為要延續生命用以維護身體的健康.今日拜奈米科學技術之精進;無論生物晶片或光電晶片均可相輔相成一探生命之最-基因重建.在生物學家,醫生及科學家的努力下,複製桃莉羊,複製鼠,複製人均陸續出現,進而產生人道之爭議.世界各國領導人也因而結合各宗教及人權組織研究立法.而世人正逢基因再造的戰國時代,如保留荠帶血或基因序列片段轉殖技術之可行性?在一切都尚未確定之時,我們是否注意到〝人體〞天生自然就是一個基因工廠?我們為何不發動體內基因修復之機制來保持自體最平衡及恰當的健康狀態?
在二十世紀初期,美國醫學年會正式成立了〝運動醫學〞的學術研究機構,針對心血管疾病’慢性病’肥胖及老化現象,結合運動模式如:遊泳’跑步’有氧健身及太極拳等活動,做出臨床檢測報告.發現不同運動於體內相對之分子生物有不同的表現,且據正面的意義,因而展開了專題研究.而國內醫學研究機構-陽明大學,也於今年初提出〝拓展醫學的新視野-運動〞的訊息,開始進行跨領域的學術交流,且分享了世界與本土的運動醫學新知.其中提出:利用跑步與有氧健身對糖尿病患有明顯降血糖值的結論;而操練太極拳對帕金森症具有明顯舒緩的現象.從而我們可以一窺不同方法具有不同的運動結果.
由於人體天生自然的奇妙生理功能,包括了:
神經偵測內與外在的環境變化以維持體內之恆定
肌肉骨骼系統提共血球的增生
呼吸系統進行氣體的交換
泌尿系統維持酸鹼平衡
心血管系統運送血液至全身
腸胃系統為消化食物與吸收營養把關
內分泌系統製造賀爾蒙激素維持體內的恆定
免疫系統保護及抵抗外來的侵入
生殖系統促進胚胎發育的形成
皮膚系統保護全身器官並調節體溫
各個系統縱橫交錯宛如天羅地網為人體組織了新陳代謝的機制.然而人們因個人的生活習慣-過度的飲食又無適當的運動量,導致物質進出與釋出能量的不平衡,形成高酯肪與高膽固醇的儲存與堆積,造成各系統的不通透,進而於器官病變時無法發揮修復的功能.
殊不知人體細胞分分秒秒都在生長,血球不停的從骨隨中製造成白血球’紅血球’淋巴球’視其功能而有不同生命期,從五天到一個月至數年;其有再生的機制,因此我們可以捐血.而人體能量(ATP)分分秒秒也在釋出, 以協助物質通過細胞模主動運輸的重要生理現象.無論是將3Na+(鈉離子)送出細胞外,並將2K+(鉀離子)送入細胞內,而能量的供給來自ATP;又ATP來自食物之消化與分解形成糖解,酯解及水解而逐步釋出能量.由此可知體外與體內之循環是息息相關的,且相互轉換的.早在1935年,核醫之父Hevesy(哈維錫)就利用放射線同位素
3H(氚)証明了水在人體內停留的時間約13+1.5天,次年証明骨骼內的磷可逐漸地被非放射性之磷所取代,而推出骨骼的形成是動態而非靜態的。1942年他進行體外紅血球標誌以測定血量的實驗。1943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並於致詞時表示:最大的收獲是發現生物體各部組成是〝動態”的。真是一語道破生物體內之新陳代謝乃藉由分子之速率或發生反應及構成順序之結果。
身體疾病在病理上之形成與表現均不同,當我們研究運動促使自體細胞分子活化而發動修復機制時,也須注意患者的健康條件,運動習慣,年齡與體力再決定採用何種方式最適當.因為運動傷害科於各大醫院已有許多的紀錄;包括了世界運動頂尖高手如:老虎伍茲由於強力的揮杆,造成膝蓋軟骨磨損而需手術治療.飛躍的羚羊紀正也因超量的跑步造成漏尿現象,因此改採健走恢復了健康.百勝拳王阿里也於登峰造極的年齡40歲時形成帕金森症.還有讓台灣揚名世界的第一代紅葉棒球隊主投;有魔手之稱的陳志遠也於返國後,由於手指變形而終止魔投生涯.由此我們可以思考〝過與不及均非所宜”因為運動方法與生理功能有很直接的表現.
現今美國率先發展出-運動醫學,因據顯著成效進而推動國內醫學界參與研究與發展.也使個人在致力推動〝運動治療”教學上獲得最大的鼓舞.三十年的教學經驗讓我看到了-因為舞蹈;使得肢體產生動作,在規律的肢體鍛鍊及豐富的想像與創造力結合下,確實對身心靈有著卓越的貢獻.當我們有一個念頭要身體舞動起來,那是一個思想藉由大腦感覺神經整合後,發出指令傳給運動神經集結肌肉的反應,使骨骼搖晃起來;其中有速度,有時間,產生了釋能效果,觸動了整個機基因池新陳代謝的表現.真所謂:身內自有長生果,唯有運動展乾坤.
留言列表